江苏省网络创业 助“三农”换挡提速

时间:2015-09-11 来源:新华日报

一个浪潮,网络创业的浪潮,正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涌动。

长期以来,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,传统小农经营体制难以与大市场有效对接,农产品经常发生“卖难”现象和“多收了三五斗”的丰收悖论。改革开放以来,虽有所改观,但进程缓慢,而互联网的出现,正大大加速这一进程。

互联网正在消除现实世界城乡由于区位、交通等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称,正在打破产业梯度发展、后发地区只能依靠先发地区转移辐射的发展模式,赋予了传统农业、落后农村、弱势农民奔向现代的征途后发制胜的绝佳契机。虽然宿迁是江苏经济规模最小的地级市,但近年来农民网络创业异军突起,去年,全市的快递业务量居全省第三。但与位于前两位的苏州、南京不同的是,宿迁的快递中“递”出的更多。这一佳绩,“种网”功不可没。

“在宽带上‘种网’,在键盘上增收”。同网络创业者交流,他们有个共同的反映,网销农副产品,售价要比以前高,而网购的农业生产资料或日用品却便宜不少。原因在于网络使信息透明化、市场扁平化,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,而这,正是网络创业生机勃勃方兴未艾的生命力之所在!

互联网对农业巨大引擎作用刚刚破题,随着农民网络创业的快速发展和对涉农领域的深入渗透,产业融合化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。互联网承担着行业融合的粘合剂、市场的发酵剂和业务变革的催化剂,将诞生越来越多跨越发展的机会。

在农村网络创业大军中,有一句流行语:打工东奔西跑,不如回家淘宝。这样的人现在越来越多。

增加农民收入,不仅要解决“卖难”,更需要延长农业产业链,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,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。同时,网络创业大大增强了农民的品牌意识和专利意识。品牌是农业实力的综合反映,是农产品品质的物化结晶,是农业经济的一种集成组装。过去消费者讲“货比三家”,现在“网购族”认准了某个品类产品的第一品牌时,会直接点击它的品牌店选购,继而带动网店内其它关联产品的销售。

外出打工是“找饭碗”,回乡创业是“造饭碗”。创业是产生就业岗位的发动机,创业对就业的带动具有乘数放大的规模效应。据相关调查,一个网络创业者平均可带动10个人在家门口就业,甚至残疾人都能参与网络创业的配套服务。

网络面前人人平等。网络商务的一个价值就是实现城乡消费无差别化,即无论消费者身处闹市还是偏居山村,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和快递网络,就能享受到程度同样丰富,价格同样水平的服务,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。网络创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,而且提升了农民的消费水平,过去是“油盐酱醋在村里,日用百货去赶集,家用电器到县城”,现在是“人在家中坐,收发全国货”,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。

前些年,后发地区的农民外出到城市或先发地区打工,一度形成了“民工潮”,对农民增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。但也带来了“留守儿童、妇女、空巢老人”等社会问题。而“不离土不离乡,网络创业奔小康”后,外出农民工纷纷返乡,留守问题迎刃而解。

回村网络创业的多了,村子就成了香饽饽,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通通都向这里集聚,甚至电流也来了,用电量直线上升,而原先横接竖拉的电线却不见了,原来,为了美化和安全,都转入了地下!村里的路变宽了,房子变高了,水变清了,树变多了,来来往往的豪车俨然成了大展游。

网络创业不仅改变着农民的风貌,农村的面貌,还改变着农村干部的作风。同农村干部交流,不时可以听到一个词汇:互联网思维。尽管各自对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,但却都把扶持网络创业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新抓手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出自己的诠释。

农民网络创业在发力,电商巨头在给力,你方唱罢我登场,好戏连台:6月初,阿里巴巴同泗洪签约了战略合作协议,年内新建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100个;几乎同时,苏宁在泗阳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平台;7月初,京东商城宿迁馆运营,上线特色产品2200多个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创业有成败,竞争有输赢,虽然农民网络创业风生水起,并不意味着“一网就灵”,网店转型升级后,退出的也不在少数,“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”,只有旗不湿者,才能“一‘网’无前”。